李守中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作战能力

整理自网络,出处不可考。

在解放战争时,美国朝野上下对蒋介石的军事能力非常鄙视,认为国民党军就是浪费钱的废物。

(但朝鲜战争一开打,美军和志愿军一接触,两方反应都是: 你不对劲!

朝鲜战争让美国人突然发现,蒋介石用那么一点钱组织起来的军队,就和解放军在陆地上纠缠了四年,真的是一员不可多得的大将。

然后,蒋介石的地位大大提高。

因为,朝鲜战场上,志愿军的火力、补给远不如美军,还没有海军和空军。在现代军事理论的推演下,志愿军必败,但实战结果却是平手。

这种战果说明志愿军一定在某一个领域远远强于美军,强行抹平了双方的差距。军事学家通过仔细研究,最终找到了志愿军强大的秘密,那就是「能聚能散」。

在现代战争领域的理论中,军队是一定要聚在一起的,离散的军队是没有战斗力的。

军队一旦失去建制,哪怕还有数万人存活,都会直接默认他们的战斗力归零,作战指挥中将不再考虑这只军队的存在。

由于部队只有聚在一起才能形成战斗力,所以军队的调动极为笨拙,双方经常会为了一个交通要道反复争夺几个月,轻兵突进更是大忌。

在这种理论的支持下,军队展开后的防线由多个零散阵地组成,阵地和阵地之间的空隙极大,这样可以用极少的士兵,控制极大的土地。

但这些空隙,敌方大军是无法通过的,根本不敢绕开。

如果敌军要挨个敲掉这些零散阵地,那我方就有足够的时间给予增援。这是普通军队的打法。

解放战争中,解放军发明了一种大纵深穿插迂回的办法,可以无视对方的阵地,肆意机动穿插,让自己的部队轻易在局部战场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

一开始,是连级和排级的小规模小纵深穿插。但到最后就出现了整个团、整个师,甚至整个兵团的大规模大纵深穿插。

解放军第一次使用大规模大纵深穿插,就是孟良崮之战,歼灭了国民党王牌军整编 74 师,击毙名将张灵甫。

无视敌方阵地肆意穿插这一招太厉害了,但至今为止,地球上只有解放军能使出这一招。

普通军队是能把小股部队从敌方阵地的空隙中渗透过去的,也能在敌后完成独立作战任务,这样的军队一般称之为特种部队。

几百人甚至几千人的特种部队是能培养出来的。

但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的部队完成这种战术穿插。不是做不到,是培养不出来那么多特种部队。

要想实现大规模大纵深穿插,第一个要做的,就是拥有对战场的绝对掌控力。

如果你几千人刚穿插就被敌军发现,那等待你的就是敌方的火力屠杀。

解放战争时,我们发现国民党军好像瞎了一样,连几公里之外的解放军都无法发现,常常嗤笑国民党军太过无能。

但是到朝鲜战场时,美军的表现还不如国民党军队,甚至连几百米外的志愿军都无法发现。

敌军完全无法掌控你的行踪,这是想实现大规模大纵深穿插战术的首要前提。

朝鲜战争前几次战役中,美军表现出了惊人的迟钝,在有空中侦察的前提下,连志愿军在哪,出动了多少人都搞不清楚,被打的晕头转向。

这种战场的掌控力,是靠一群堪比特种部队的士兵实现的。

邱少云的事迹大家应该都听说过。

邱少云和数百名战友,潜伏在离美军阵地只有几百米的地方,在美军的火力侦察中邱少云周围的荒草被燃烧弹给点燃了,为了不暴露潜伏部队,邱少云一声不吭,全身都被烧焦,直到壮烈牺牲。

邱少云的案例不仅说明了志愿军战士拥有极高的纪律性和牺牲精神,而且还说明了一件事实,有高达数百人的部队在美军眼皮子底下潜伏了一整夜,结果美军根本没有发现这股部队。

这说明美军已经彻底失去了对战场的掌控。

而在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的纪律性和牺牲精神体现的更为明显。

当时的夜间气温,已经低到了零下 40 摄氏度,但大量的志愿军依然在夜色的掩护下进行潜伏运动,这导致冻伤减员远远超过了战斗减员。

志愿军第八十一师第二四二团第五连奉命在美军撤退途中设伏,但是当战斗打响后,却无一人站起来冲锋。

已经展开战斗队形的五连,整整一个连的干部和战士,全部被冻死在了阵地之上。

在夜色中被冻死的志愿军战士,很多很多,远不止一个五连,他们的遗体送到后方后,都还保持着卧倒的战斗姿态。

而被冻伤冻残的志愿军,更是不计其数。

纪律性如此之强的部队,拥有犹如隐形的运动能力,可以随时发动出其不意的打击。

为什么只有特种部队才能轻兵突进?

因为如果绕开对方的阵地,就意味着后勤送不上去,部队将陷入无后勤的状态。

一枚榴弹炮弹重 86 斤。没有后勤,能带几发炮弹?

只有对后勤依赖极小的轻步兵,才有资格无视对方的阵地,只用少量的食物和手榴弹就能维持战斗力。

但这么做就意味着,这支轻步兵将进入敌后,彻底丧失火力支援,随时可能被分割包围,意志稍不坚定,就会消极作战。

所以只有经过严格训练的特种部队可以这么做,普通的部队一旦散开,战斗力将出现断崖式下降。

任何一个指挥官都知道部队能聚能散的好处,但没人敢这么做。

但志愿军是个例外。

志愿军天生就没有多少重火力,长期习惯在无火力支援的环境下战斗,长期习惯无后勤的敌后作战,并全员拥有强大的意志力,这就铸造出了一支全部由特种部队组成的军队。

所以大规模大纵深穿插战术,全球只有中国军队能用,其他国家想学都学不来。

美军从未见过这样的对手,在这种极其灵活多变的战术面前被打的苦不堪言,部队调动畏畏缩缩,感觉像在被捆起来打仗。

直到第五次战役,美国的李奇微终于发现了大规模大纵深穿插战术的弱点,并差点给了志愿军致命一击。

刚才说了,普通军队因为必须要聚在一起并保持后勤,行军必须要敲掉对方的阵地,行动起来特别笨重。

而志愿军的大规模大纵深穿插战术可以无视对方阵地,轻易从阵地空隙渗透过去,犹如液体一样肆意穿插机动,所以特别灵活,可以轻易围歼对手。

但这种战术是有弱点的。

任何军队采用这种战术,都注定了无后勤,因为背后的敌军阵地没有被敲掉。

轻步兵之所以可以采用这种战术,是因为自身对后勤的需求极小。

但再小,也是有需求的。

李奇微经过研究发现,志愿军的大纵深穿插战术,轻步兵身上携带的物资,最多只能维持7天。

后来李奇微就想出了一个特别阴损的战术,先放纵志愿军的穿插,故意示弱,诱敌深入。

激战一个月后,美军连续后撤,由于多个美军阵地没有被敲掉,解放军的后勤补给极为困难,补给线的运输时间,达到了7天。

此时,美军集中优势兵力,用精锐装甲部队开路,直接撕开了志愿军的阵地,目标直指铁原。

铁原是志愿军位于后方的一个核心后勤基地,囤积了解放军的大量物资,位于运输便利的平原地带。

如果铁原被攻占,那么前线的志愿军,将失去所有补给,会陷入弹尽粮绝的境地。

向前打,没弹药,向后撤,没粮食,全军覆灭是唯一的宿命。

一旦这么多部队溃败,美军将赢得朝鲜战争的胜利。

为了准备这必杀一击,美军出动以王牌主力骑一师为核心的特遣队,共 4.7 万余人,火炮 1327 门,坦克 187 辆,并准备了 2000 架次的飞机。

这支特遣队一直藏在后方,不参与任何作战,等前线志愿军的物资消耗的七七八八时,全军突击。

作战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攻占铁原,打掉这个志愿军的后勤中枢,随后彻底分割包围前线的所有志愿军。

如果成功,这就是另一个版本的仁川登陆,志愿军将陷入大溃败。

发现这支特遣队的动向后,志愿军立刻全军后撤。

但撤退需要时间,两条腿是跑不过四个轮子的。

志愿军需要 15 天的时间重新组织防线,但特遣队只需要一天多的时间就可以抵达铁原,这里还是平原地带,特别适合美军火力的发挥。

能及时赶到铁原的部队,只有 63 军,麾下三个师共 2.5 万人,火炮 240 余门,没有坦克飞机。

彭老总给 63 军下了死命令,一定要死守铁原 15 天时间。

63 军的军长傅崇碧估摸了一下敌我的实力对比,认为只有构筑强大的野战工事,才有可能完成这一目标。

而构筑强大的野战工事,需要至少 3 天时间,但美军特遣队已经到门口了。

于是傅崇碧给麾下 189 师的师长蔡长元下了一个死命令,一定要拖住美军 3 天时间,给 63 军留出修工事的时间。

而此时能留给 189 师修工事的时间,仅有几个小时。

蔡长元反复计算了敌我的实力对比,发现无论怎么打,都不可能拦得住美军。

如果没有工事的掩护,在火炮面前,数量完全没有意义。

哪怕全军牺牲,可能都无法拦得住美军一天时间。

如果被美军突破了阵地,那正在后方修筑工事的 63 军将全军大乱。

如果 63 军也被突破了阵地,那整个前线的几十万志愿军,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就算 189 师全军牺牲,也挡不住美军。但现在作为师长,蔡长元必须找出一个能挡住美军 3 天以上的办法。

怎么办?

蔡长元做了一个前无古人也后无来者的决定,把志愿军能聚能散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让铁原狙击战成为了人类轻步兵史上的巅峰之战。

189 师被原地解散成 200 余个小股部队,分散到 20 公里宽,25 公里深,总计 500 平方公里的庞大区域,建立了 200 余个简陋阵地。

每个阵地的战士,仅有 30 余人,各自为战。

这种战术让李奇微目瞪口呆,完全颠覆了他作为一个军事家的常识。

作战之前李奇微推演了多种可能,但唯独没有推演过这一种。

美军特遣队 4.7 万人聚集在一起,1327 门火炮和 187 辆坦克开路,面对的是一个仅有 30 余轻步兵的简陋阵地。

摆开阵势后,只需要几十分钟,美军就能轻易撕碎这个阵地,防御的志愿军不可能幸存。

这他妈不是送死吗。

但这样的阵地,足足有 200 多个,如果这样一个一个敲下去,等敲完了阵地,三天时间就已经过去了。

189 师的任务,就完成了。

这种战术看起来非常的简单有效。

但放眼全球,只有志愿军能采用这种原地解散的战术,其他国家的军队怎么都不可能学得会。

首先,采用这种战术之后,等于直接了当的告诉手下所有的士兵,这一仗我们必输,目的只是为了完成战略任务。

而不管这个任务是否完的成,前线阵地上的战士都必死无疑,连一点生的希望都没有。

这样的作战任务,有几个士兵愿意执行?

足足 200 多个阵地,阵地间只隔几百米。

第一个接触美军的阵地,在几十分钟之内就被撕成了碎片,上面的战士无一幸存。

后面的几十个阵地都看的清清楚楚,但不能支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前线的战友去死。

而且他们还知道,下一个死的就是自己,必死。

普通军队极其重视先锋部队的首战,首战若胜则士气如虹,首战若败则军心动荡。

而 189 师面对的情况是,每隔几十分钟就会传来一次先锋部队全军覆灭的消息。

第一个阵地没了,上面的战友全死了。

第二个阵地没了,上面的战友全死了。

第三个阵地没了,上面的战友全死了。

。。。

碰到这种情况,普通军队的士气早就崩溃了,轻则消极作战,重则直接投降。

而 189 师被连续摧毁了上百个阵地、牺牲了一半以上的战士,依然保持旺盛的斗志,成功坚持 3 天时间,为后方的工事修建留出了足够的时间。

最终,63 军成功坚守了 15 天时间,让前线的主力部队完成了后撤,重新稳固了阵地。

李奇微不得不铩羽而归,再不走,特遣队就要被包饺子了。

在如此优势的作战环境下,美军依然没有完成自己的作战任务,这让美国彻底失去了胜利的信心,并终于愿意坐下来进行认真的和谈。

前几次战役中,志愿军表演了什么叫能聚能散,部队神出鬼没,轻易聚集在一起,在局部战场形成对美军的合围,以优势兵力歼灭敌人。

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把已经聚集在一起的部队主动散开,逐个牺牲,通过惊天动地的牺牲精神,完成了战略任务。

要说志愿军不怕死,那确实是真的不怕死。

但这种不怕死,不是那种无谓的牺牲,更不是什么人海冲锋,而是每一个士兵都要死的有价值。

李奇微曾经派出一个营模仿志愿军的这种战术,然后他发现,失去后勤补给、重火力支援,只能贴身扔手榴弹的美国陆军,就是送人头的。

啥也不是。

志愿军能聚能散的战术,多个国家都曾试图模仿,但无一例外地失败了,散开的部队战斗力急剧下滑,只在少量特种部队身上获得过成功。

而这个事实意味着,解放军的每一支轻步兵部队,放在国外都是特种部队的水平。

这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被称为全球第一陆军,人类轻步兵巅峰的原因。

前无古人,估计,也后无来者。

极其特殊的背景,极其特殊的文化,极其特殊的体制,才导致了中国军队具备了这样的特色和战斗力。

志愿军的空军、海军、重火力,远远不如美军,但依靠轻步兵的优势,双方硬生生地打成了平手。



Last Update: 2024-04-16 Tue 14:32

Generated by: Emacs 28.2 (Org mode 9.5.5)   Contact: [email protected]

若正文中无特殊说明,本站内容遵循: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许可协议